博客

“国自然”申请系列之撰写标书

摘要: 本文将从“立论依据”、“创新性”、“可行性”等方面给大家提供一些撰写技巧和建议。
本文将从“立论依据”、“创新性”、“可行性”等方面给大家提供一些撰写技巧和建议。
认真浏览基金委的网站 
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做出重要调整:“自2015年起,各类型项目申请书一律采用在线方式撰写;申请人及主要参与者均应当使用唯一身份证件申请项目;各类项目申请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直接费用不再有比例限制,等等。”
在动手填写申请表之前务必切实地浏览基金委的网页,了解相关的文件和动态,其中当年的申请指南、申请办法、评审办法以及管理办法等文件都是非看不可的。这些文件极端重要,在没有认真阅读之前就不要匆忙填表。
 
撰写标书最好尽早准备 
同一个研究课题,同行和非同行对其意义和创新会有不同的评价,原因在于同行和非同行对该项目的背景以及相关研究的熟悉程度不一样。研究者如果能从四面八方收集到与该研究相关的信息,那么他们除了能判断一项研究的优劣,更能知道如何添加或修改研究内容,才能使得该研究更有意义和更有创新性,以及使研究方法更科学。
科研党们每年过年都会被基金本子折磨得很焦虑,总有些人因为拖延症非得逼得自己到最后通宵写本子。而且,国自然又不像杂志社退稿后还能换一家,一年一度的申请让我们不得不认真对待。所以平时就做个有心人,多多收藏有关资料,到真正写本子的时候便会有如神助。
查找文献过程中,可及时收藏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献,在GCBI这里,你收藏可不只是一篇文献,打开后可以点击文章涉及的基因等关键信息,接着还可以查看基因相关的通路、功能、转录组、miRNA、文献、基因浏览器、蛋白、OMIM等等,每一条信息的点击都可以继续扩充你的认识,同时还有对应的样本让你在GCBI根本停不下来。
基金标书文中注意事宜 
“项目名称”要明确醒目,最好让评委一看题目就能明了你的具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解决什么具体问题。 
“摘要”是标书中最精华的部分,所谓字字珠玑。切记,评委大都很忙,有时候摘要成为他们了解你全部亮点的主要途经。可考虑用第一句话作为最精要的立论依据,用最后一句话来阐述研究的学术意义,中间的大部分文字则用来介绍申请项目的核心内容。
“立论依据”是整个标书中最难写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立项目的要明确,申请理由要充分,把关键问题交代清楚。国内外研究动态、聚焦科学问题、提出科学假设、前期实验基础、研究意义都要阐述,分层次展开,有事实,有分析,有广度,但更要有深度。这其中的参考文献需要引用最新的(近五年)文献或综述,一般15-25篇,要有自引,可以体现工作成果。除了设置时间、影响因子、学科、文章类型的筛选器,在GCBI的高级搜索中,可以对基因或作者或研究背景进行下一步搜索,文献查找更便捷。
“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可以各列出2~3条,不能罗列太多,更不可大段描述。作为基金项目不是简单地去做一件具体的事,解决一个非学术性的目标,而是要研究和解决具体事件中的科学问题或学术性问题。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力求写的准确,并合理提出解决方案。
“研究方案”是整份申请书的灵魂部分,许多认真的评议人和评审专家就是主要依据该部分来判断一份申请书优劣的。申请者应该将技术路线和方法仔细阐述清楚,不可因为所谓的“保密”需要而有意省略一些必不可少的实验步骤。在这种情况下,评委除了认为你填表不认真或者不得要领之外,恐怕不会故意另辟蹊径去相信你深沉和有能力。
“可行性分析”,是从学术角度对研究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突出申请者学术思路方面的好想法,阐明设计方案、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能否实现预期的研究目标。研究队伍、研究条件和学术思想方面的综合优势才是基金项目能否取得成果的关键,三者缺一不可。其实课题思路是否可行,我们提倡用数据说话,你在GClab建立实验室,使用公共数据库的样本(来自GEO),运行课题中的思路,为您提供数据上的帮助。
“特色创新之处”来源于科学假设的原创性,一般2-3项足矣,尤为注意的是填补空白在基金申请中并不能作为特色和创新。
 
小提示
 
•申请书的提交方向一定要好好斟酌,这个非常关键,一定要投到你的申请书能够得到最大认可的方向;
 
•可设置小标题,逻辑清晰;
 
•关键语句加粗加下划线,但不宜过多;
 
•正文撰写:小四、楷体_GB2312、1.5行距、每行35个字,据说评委看起来效果最好。
 
最后,祝福申请基金的同志们,心想事成!!

本文由 GCBI学院 作者:其明技术专家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评论